安井食品: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电商渠道营收快速增长

专业炒股配资_炒股免费体验专业配资_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专业炒股配资_炒股免费体验专业配资_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 > 专业炒股配资 > 安井食品: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电商渠道营收快速增长
安井食品: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电商渠道营收快速增长
发布日期:2024-03-11 12:35    点击次数:205

K图 603345_0

  本文为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出品的【季报点评】系列之《安井食品: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电商渠道营收快速增长》

  核心观点

  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63.75%;实现营业收入33.77亿元,同比增长17.21%;归母净利率11.45%,较上一年同期增加3.25个百分点;实现毛利率21.97%,较上一年同期增加2.37个百分点。公司第三季度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6.11%、2.96%,较上一年同期均有下降;财务费用率-0.52%,较上一年同期略增。分产品看,在新柳伍(并表)、冻品先生及安井小厨的增量带动下,公司预制菜板块快速增长,2023年第三季度预制菜营收增速达到26.68%。

  归母净利润增幅创历史新高,子公司贡献新增长极。公司2023年1-9月实现总营收102.71亿元,同比增长25.93%;实现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增长62.69%;实现扣非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69.79%。其中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创过去十年来新高,前者首次位居申万二级食品加工行业之首。

  成本管控效果显著,三费费率降至新低。公司严格把控成本,控制促销人员、广告等费用投入,股份支付分摊费用下降、利息收入增加,公司2023年1-9月三费费率(销售、管理、财务)降至同期最低水平,仅有7.74%;其中销售费用率降至6.07%,管理费用率2.36%,处于食品加工行业较低水平;财务费用率-0.7%。公司2018-2022年三费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首次低于行业中位数,降本增效显著,2023年1-9月公司销售毛利率再次回升,达到22.06%,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电商渠道营收快速增长。分渠道看,公司第三季度经销商、特通直营、新零售渠道分别实现营收28.84亿元、2.15亿元、0.7亿元,同比增长19.14%、10.98%、15.89%;商超渠道实现营收1.49亿元,同比下降17.83%;电商渠道实现营收0.59亿元,同比大增137.48%。公司调研信息显示,随着旺季(四季度)的来临,一方面聚焦新品加大在线下终端平面广告投放;一方面在线上积极探索和运营新媒体传播,通过短视频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持续“种草”,提升品牌知名度。

  坚持“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经营思路,新品储备丰富。公司调研信息显示,公司将持续按照“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新品规划思路进行产品研发和推广,坚持每年聚焦培养3-5个“战略大单品”。子品牌安井小厨新品研发方向重新定位为特色鸡肉调理品和串烤类产品两大类,两条腿走路;冻品先生一方面进行酒店菜的通路化改造,另一方面进行火锅食材的系列化丰富;水产预制菜板块的两大方向分别为牛蛙和藕制品。

  回款能力稳居行业前列,现金流充裕。公司回款能力较强,2023年1-9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高达116.77亿元,同比增长21.73%;同期销售收现比率达到113.69%,稳居行业前列并持续超越食品加工行业中位数。公司2023年1-9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02亿元,同比增长45.99%,增幅创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股权激励落地,积极回购彰显信心。公司于10月25日正式授予主要高管在内的1458人1139.54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05.28元/股。同时,公司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1~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88.77元/股,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经营信心。11月11日,公司完成回购6.66万股,回购金额836.19万元。目前,公司获机构预测2023-2025年净利润增幅平均28.49%,2023年或超过50%。

  外资关注度高,QFII首次现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根据三季报披露,QFII机构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现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持股0.81%,成为公司第八大流通股东;与此同时,陆股通三季末环比增持2.44个百分点。截至11月24日,公司获陆股通持股9.97%,较二季末依然为增持状态。

风险提示

  投资者应特别认真地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

  1、食品安全风险。

  2、成本上涨的风险。

  3、不可抗力风险。

版权声明

  本报告基于证券时报社旗下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独立撰写,但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版权仅为深圳证券时报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公司、机构、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

  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上一篇:非法添加禁用原料、未经许可生产……国家药监局通报7起化妆品违法案件
下一篇:“中国是绿色经济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Powered by 专业炒股配资_炒股免费体验专业配资_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365站群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